雏雁云阅读

衡阳市“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征文(中学组) 2

  • 发布时间:2007-11-18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11)故乡行

爸爸提议骑摩托车带我和妈妈去大和乡沙元村老家,我一听,大声抗议:“我不去,我才不去那破地方呢!要无你们自己去。”爸爸说:“嫌弃自己的故乡是不对的,何况现在的老家是什么样子你又不知道,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呀!”我极不情愿地跨上车子。宽敞平坦的107国道的防护林向我们点头微笑,凉爽的秋风拂我的头发,亲吻着我的脸颊,我不禁打起盹来了……

我在迷糊中被妈妈推醒,揉揉惺松的睡眼:哇!到避暑山庄了吗?林荫覆盖着水泥马路,开阔的村场,错落有致的别墅,宽敞整洁的人行道,道旁还有别致的路灯,村前一泓碧水,鱼儿欢跳,鸭群嘎嘎,对面山上连片的国防松青翠欲滴,各色果木香怡人心脾……,我正呆看着眼前的景物,一个豪爽的声音响起:“老伙计啊,你们这些城里人也记得回乡下了?走,还是先去我家看看吧!”我们随主人走进他的小洋房,闪闪发光的大利石地面,乳胶漆墙面,38英寸的液晶彩电,无氟无霜冰箱,联了网的电脑,高档的真皮沙发,咦,还有意大利制造的时髦洋娃娃,走进卫生间,哇噻,竟有电脑抽水马桶……。我好奇地问他:“伯伯,这幢房子花了您多少钱呀?”老乡笑了,说:“总造价二十多万,我自个承担了几万元,别的搭帮政府补贴,先休息下,吃完饭再去果园养殖场瞧瞧。”

不到半个小时,主人把我们请进了客厅,我一打量,哇,六菜一汤:清焖土鸡、活水草鱼、爆炒野兔肉、蒸龙虾、炒小白菜、红烧茄子和西红柿汤。老乡举杯劝客道:“别客气,乡里乡亲的,都是些家常菜。”我吐吐舌头:“这还叫家常便饭?我家都没吃这么好呢!”一句话说得大伙儿都笑了。

午饭后,我们拜访了别的乡亲,每家每户都自有一股特别的生机。接着又参观了这个山村所兴办的经济实体,爸妈见此情景都若有所思。

在返城的路上,我眼前浮现出五年前的那次回乡情景:由于那天下了小雨,弄得本来泥泞的小路更加坑坑洼洼,车子只好寄存在四五里路外的乡级公路旁,我们一家人徒步而行,一下子滑一下,不注意皮鞋又陷入烂泥中……。

好不容易到了山旮旯里的老湾,我们推开故居的门,天啊!到处抖擞蜘蛛网,受惊的蝙蝠慢屋子乱飞,地面潮湿,房梁被烟火熏得黑不溜秋的。邻居家的房子更旧,屋里屋外充满了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

邻居老爷爷坐在门外的石头上晒太阳,头戴着一顶破毡帽,衣服叠满补丁,失神的眼睛望着我们。我向老人讨了碗水喝,老人巍颤地站起来,用一个缺口的瓷碗盛着半碗水给了我……,我望屋时,一台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摆在墙角,图像模糊,声音含糊,可老人的儿孙们看得津津有味,我瞧了一看饭桌上的菜肴:一碗咸菜,一小盆青菜、一缸子不见油量的煎锅汤……

那天,我们饱含热情而来,失望而归;今天,我们勉强而来,却满怀憧憬而去。

“喂,老蒋,咱家也花几万元在乡下建幢房子好不好?”妈问。爸瞪了她一眼:“你没享受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财政没有补贴,几万元钱能建什么好房子呢?难道乡亲们住花园洋房,我们还住毛胚房?”妈还是不依不饶:“但我喜欢村里的清鲜空气啊!”我也随声附和:“故乡简直就像世外桃源喔!”爸庄重地说:“等我退休了,一定回老家来养老。”我回头一望,这个美丽神奇的山村,已经返老还童了,焕发出迷人的光影了。

 故乡啊!我永远的故乡啊。

耒阳市雅江中学七年级     蒋扬琴

评析:

小作者天真烂漫,以童心感受世界,虚实相间,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真实地描绘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概貌,细节部分还应斟酌。

 

(12)杨光的幸福生活

此人姓杨名光,是东北某个村子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他挺会过日子的,各位看官,杨光的幸福生活开始了……

—— 题 记

村   头

嘟—嘟一降一降的喇叭声从村口传来,中见有部黑色的小桑塔纳奔驰而来,在一位老者面前漫漫地停下,车里走出一位西装革履,面容憨厚的人。

“啊,光伢子噢,又从县城里来,听就你签了一个么子合约,是不是啊!”那人呵呵笑道:“是的,俺去城里看看有没有投资俺家那些荒山的商家,这不,刚刚到城里就找到了好几十个商家,俺好说歹说才把和约签下来!说提要建个啥子渡假村!”说完便笑笑拍了拍手中的皮包。

说到这儿,聪明人一定就知道了,此人就是杨光了。

老者又开说了:“光伢子,你小子如今发达了,俺们村也跟着你沾了光啊,这者是你的功劳啊!”

“嗨!怎么都说是我的功劳啊,如今党的政策好,下了个么子叫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红头文件,俺们这才富起来啊,你看——”扬头指着身后一栋栋的高楼,那一套连着的楼房都是几年前建起来的,村子里搞起了大棚,大伙都赚,现在有些先发达的还住上了小洋楼了呢!“对了,三叔,今晚到大戏院看戏,俺请了个剧团,咱们也开开眼眼”。说完坐上车嘟嘟的走了。

戏   院

人们纷纷到达了戏院。这一伙那一伙地议论开了,虽说讨论的话题不同,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拉开民幕,杨光笑嘻嘻地清桑子说:“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俺们要玩个尽兴,都别寒气啊!好戏马上就会开始。”说完走下台,坐在前排,笑呵呵的和大伙儿一起看起戏来。

这个戏院是去年政府出资建的,说是要让农民们也开开眼,享受享受文化生活,过去人们只知道赚钱,吃好喝好,现在惬意地坐在戏院里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戏院的一砖一瓦都是村里的砖瓦厂免费提供的,以前那有这好事,老百姓连办个养殖厂都得一城里购材料,真费神!现在戏院不仅建起来,而且既漂亮又宽敞,跟城里没啥两样。

“衷心感谢,建设新农村哟……”一降熟的二人转传了过来。东北那就兴这玩意儿,杨光被歌声吸引,也跟着哼着:“建设新农村,建新房,办工厂……”

杨光家

散戏后,杨光回到家。最近家中又换了新家具,连电脑也安上了杨光说是好开括视野,此时,已是宾客满堂,杨光盈盈地说:“俺们这边说呷杯白酒,交个朋友,一点也不假,你们是呷点,“浏阳河”还是呷点“茅台”啊?”。

在欢声笑语中,宾客们一边呷酒,一边说开了,

先发话的是隔壁的张老三:“唉,俺说,光子你家啥子又换了一套新家具也太漂亮了,你小子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杨光笑笑,那边王二又笑道:“是叫,杨光现在生活是越来越好,咱们村的改造也越来越好,这日子真过得真舒坦!”

“这多亏了党的政策啊!要不是党的富民政策,俺哪能带动大家富啊!”杨兴真诚地对宾客们说。

谈着谈着,已近深夜。

宾客们纷纷告辞,杨光想留住他们多坐会儿,村口的刘大爷说道:“不聊咯,俺们的老年俱乐部明儿还有事呢!”

说到老年俱乐部,那是前年政府专门为老人建造的,许多老人可以在这儿自由的聊天、下棋,还可以练太极拳,建身呢!这不仅充实了老人们的生活,还有力地促进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天早上,杨光又开着自已桑塔纳,准备去城里,因为村民们选他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他现在要去北京罗!瞧着吧,杨光的幸福生活还在继续……

耒阳七中   初三  122班  蒋娓                     指导老师:曾少云

点评:

     作者选择“村头”、“戏院”、“杨光家”三个场景,以杨光的故事为载体,展现农村的新变化、新风尚、新面貌,热情歌颂了党的惠民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与美好。

(13)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题记

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

一进入农村,面前的景色就与熙熙攘攘的常宁市城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水稻、荷叶、湘莲……还有那满塘的荷花,就象碧波上荡着点点五毅六色的帆,煞是好看。随着这一路如画的风景,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姥姥家,家中只有姥姥一人,大舅正在农间干活。我便飞奔到田边,看见大舅正在给水稻追肥呢!他告诉我:“这种的是优质稻,长势好得不得了,平均亩产800多公斤呢!”“那如果碰上大旱,水稻就长不了这么好了吧!”“大旱的时候,我们就以红薯、小麦为主,明年我们还准备种特色红薯呢!”“特色红薯?”“对!有粟子红、黄金薯、红心王、川山紫好多个品种,五颜六色,而且吃起来又粉又甜,像苹果味一样!还有这湘莲,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待会儿回家,大舅熬莲子汤给你喝!”

太阳缓缓落下,在田间干活的人们纷纷收工回家。当然,他们是带着笑意回家的。因为他们知道今年丰收在望,来年将更胜一筹。

不断富强的农村面貌

这次来姥姥家所花费的时间都要比往常少,原因就在于那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已悄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那远远望去,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似的公路了!有了公路,农民进城就更加方便了;有了公路,农产品也能更好地销售出去了;有了公路,这儿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了……“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真是一点也没错!

还有,村中几乎家家盖了新房,铺了瓷砖硒瓦,从远处望,俨然一幢幢小别墅,显得气派极了。家中的电器也都一一具全,村中的商店也越来越多,卖的东西也各式各样,人们的衣服也日渐新潮,学校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就如歌中所唱: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不断进取的农民形象

住在姥姥家这几天,小舅总是早出晚归,手里还如捧珍宝似的捧着几本书呢!一问才知道,村里组织了一批青年去参加技术培训班,专攻“春耕来临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油菜越冬的田间管理”等种植类的技术问题。以此争取把天灾虫害等对植物构成的威胁降低到零,实现粮食大增产的目标,每一个村民们都坚信: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煌灿烂的明天!

终于,乘着奔驰着的汽车,告别了姥姥,告别了家乡。不知过了几年后,重返故地,呈现在眼前的又会是一幅如何的景象,还会到处充满着孩子们的嬉笑声吗?还会有热情淳朴的村民吗?但愿这些,永远都在……

常宁一中初39班 李莹

点评:

以仿写《少年中国说》开头,可见作者的知识面较广,文章语言质朴、真实,字里行间都在展示着农村的巨变,全文思路开阔,从“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到“农村形象”,多角度、全方位表现了农村的变化,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14)新农村离我们远吗?

手中握钢笔,看着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道。我思绪万千,到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模样呢?社会主义新农村离我们远吗?

望着窗外那一片美景——圆嘟嘟的香柚压弯了绿枝,毛茸茸的板栗挤满了树梢,饱满圆润的柑橘闪耀着诱人的金光,千姿百态的果树在枝上姿意生长,尽展硕果。记得以前山上是稀稀疏疏的松树和野草。我想这应该是新农村建设到来的结果。这还算不了什么,再看远处,笔直的水泥路两旁是一幢幢漂亮的洋房。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行驶在宽阔的大路上,稻田里是一台台收割机,村里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难道这不是“新农村”吗?

再看看楼下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最近有了个新爱好——逛超市。李大爷兴致勃勃地说:“里面又宽敞又漂亮,想买什么有什么,东西也实惠。以前家里买点东西还得等赶集,在小摊小贩那买又不放心。现在超市就在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李大爷连连称赞的“好地方”正是我们乡新建的超市。过去“大件商品进城里,日用百货赶大集,油盐酱醋靠个体”的落后消费方式被彻底改变,一个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商品流通网络,让全乡农民从此像“城里人”一样,轻轻松松购物,明明白白消费。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村里还开了个“甘泉农资中心”。农资店内化肥、农药、农用机具一应俱全,农资师坐堂接受农民咨询,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为农民提供周到优质服务。新建了乡医疗所,解决了农民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不远处有几幢漂亮的建筑,那就是我们的校园,校门顶上有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雁。听说校门是好心爷爷捐赠的。校园还免了我们不少学费,还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等措施。

不说远了,就拿我家来说吧,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漂亮时尚的楼房,客厅电视柜上放着31英寸彩电,小木凳换成了大沙发,还增加了不少家电,如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走进餐厅,香气扑鼻,鸡鸭鱼肉,样样俱全。

我张开大嘴,风卷残云,这顿饭太好吃了。妈妈说:“你写什么呢。”我说:“新农村”。爸爸说:“写得不错啊,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嘛。”爷爷笑眯眯地说:“我以前天天下苦力干活,一年也是了一家人吃。现在我种了10多亩田,国家不仅不要钱,还每亩补助几十块,你说多划算!”奶奶又说:“前几年村里大多数青年人都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了,农田摞芦的情况非常普遍,现在可好了。”我又问爸爸:“五年后,我们村会是个啥模样?”爸爸肯定地说:“那肯定是家家住洋房,种地机器来帮忙,宽带通到家里,自来水流到厨房……。”说着,大家都笑起来了。

像我们村的头号致富能手——刘老管,以前在外面打工,自从报纸上看到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息后,心里开始扑腾起来。他寻思,眼下农业税全免了,如果能把村里100亩荒山包下来种果树,即可以免除外出务工思家之苦,自己又能挣大钱。说到现在,刘老管声音高了八度,“再等10年,我也像外国一样,建自己的农场,用机器种地,用电脑管理,做穿西装、打领带、开小轿车的新农民。”像刘老管这样的人,我们这还有不少呢。

现在农民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农村一些陈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又有些抬头,尤其是这个赌博,我想不能光有水泥路,不能大家低头忙挣钱,还得形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良好村风民俗,让大家参与,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现在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作为一名初中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手建设新农村,走进辉煌的新时代吧!

衡阳县三湖镇甘泉中学   阳姣利                           指导老师:黄勇

点评:

新农村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该生却把新农村融入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日常生活中去写。把新农村写得活灵活现,不愧是一篇优秀的文章。记住,新农村的实现,这一切都需要你们的努力哦!

(15)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条条清洁宽阔、四通八达的公路,一排排整齐耀眼而富有艺术特色的屋舍,一个个笑容可掬而勤劳善良的村民,构成一幅幅优美和谐的乡村图。”这曾经是多少农村人心中的梦想,也是多少城里人心神向往的天堂。现在它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了,而且遍布大江南北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在描绘着社会主义农村新的篇章。

的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这几年我也深深体会到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与决心,身边的变化也处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诠释。

“要想富,先修路。”没有便捷的交通,农村经济是没有出路的,农村面貌是不可能整洁的。印象中乡里唯一的公路是坑洼颠簸的,好不容易等上一趟车,挨个儿挤上,还得站着摇晃上半天,实属不易呀。村里的路更不用说,每逢下雨,一路泥泞可盖过鞋面,上小学时也记不起有多少回是提着鞋子走过的,如履薄冰。可喜的是,这几年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各乡镇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努力迈进!各乡镇都修建了通县公路,如已峻工的西荷公路、西沙公路、西集公路等,各村也纷纷修建通村通组公路,硬化路面。我乡的西碧公路正在扩建为水泥路,一条条通村公路也正在建设之中!有了便捷的公路设施,运输业也办得是红红火火,各乡镇到县城,县城到市区的汽车已构成一乡复杂的交通网,大有要与市区公交一比高下的架势!听廉洁在我们乡公路的中点站易市还将修建一座中型车站,到时将直接开通两条公交线路,一条通往县城西渡,一条条通往碧崖。有了这五分钟一趟的公交,去县城就再也不是难事了。这些不仅为大家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也让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这儿的农副产品有了销路,现在正是收割季节,你会惊奇的发现,几台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这可是南方农民翘首企盼了半个世纪的梦呀。

乡村公路修出去,文明财富涌进来。现在的农村到处可以看到漂亮的三层楼房,和城里一样,有着宽敞的客厅,整洁卫生的厨房,清爽干净的卫生间,冰箱、电视、洗衣机样样齐全,程控电话是户户通,进门还得换鞋呢。村长还特地请师傅为村里人设计了“两省灶”,随时随地都能用上热水。许多人家里建了沼气池,真的是“养猪养鸭,肥了鱼,收了果”。我家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三年前,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懂技术的爸爸从信用社贷到了农用贷款,承包了一口池塘,养了一大群鸭,收入颇为丰厚。这不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房间,雪白的墙壁,结实的窗户,整齐的家具,爸爸还特地为我买了一套漂亮的书桌椅,我觉得自己幸福得像个小公主。夏天我再也再也用不着和蚊子打架了,因为都装上了方便的推拉纱窗。这还不是最棒的,听爸爸说,西渡镇的咸育村正朝着“一口塘、一栏猪、一圈鸡、一个沼气池、一园果”发展,村里的配套设施整齐如一,那才叫棒呢。村里原来的小店,也列入了“万村千家市场工程”,品种齐了,价格实惠了,服务态度更好了,俨然一个小型超市,不用出村也能买上好东西了。

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各乡镇利用其独特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农产经济。我乡的涟心村办起了平菇园,平菇个大、味鲜,市场口碑极好;我们村上的王大伯办起了养蜂场,那甜蜜的味儿现在还在我的舌尖酝酿;木云山片的甲鱼养殖远近闻名,销路很广;还有草莓园、红缇园也办得红红火火。村里的叔叔伯伯们经常赶着去听市里、县里的专家讲座。我们这儿山多,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种些果树,少到几棵,多到上百。村里就大力倡导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了官溪蜜柚沙糖桔、奈李等多个品种,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馋猫。田间套种西瓜、香瓜、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农业收入明显增加。现在农民已完全免去农业税,国家也将以前的粮食补改为直补,将涉农资金直接划拨到涉农资金补助卡里,早些年出现的那股种菜种棉种油菜好过种粮的热潮早已不见踪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建设最至关重要的就是教育了。大人们都说现在是实实在在的义务教育,早两年开始免了杂费,现在又实行一费制标准,初中一学期就那么百多元钱,我们再也用不着一期学费拖上个一两月了,爸爸妈妈也不用每到这个时期就皱着眉头,火烧火燎了。家庭困难点的同学还能免去书籍费,因交不起学费而流失的现象彻底消失了。我们也不用再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便会招来一句:“你对得起那几百元的学费吗?不读就算了,反正家里供不起。”的确,学费曾是我们的一大心病。同样,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我们是乡村中学,大部分的同学离学校较远,最远的有十多里路,所以平时我们住在学校。比起几年前的学长们,我们幸福多了。再也用不着几百人抢着几个水龙头,再也用不着挤在破旧而狭窄的老房子里互相闻着臭脚,再也不用在大冷天里用冰冷的水洗着碗筷,再也不用在大冷天爬出被窝绕上一大圈上个厕所。现在我们住上了明亮宽敞的大寝室,有专门的洗舆室和卫生间,学校用上锅炉,随时都有热水用。县里还给我们配了电脑,设了个电化教室。值得一提的是,县里的职业教育办得红红火火,许多已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是在那儿走上工作岗位的,也许以后我也要走这条路。

“农村难,生病难。”身处农村最难的莫过于生病了。一般大家有点不舒服总是挺挺就过去了,医院里大大小小的检查不是能轻易承受的。可每次医生的那句为什么这么迟,又成为家人心里永远的痛。现在的医保政策扎扎实让村里人松了一口气,大家都说花同样的钱却能治个彻底。上回大伯的老胃病犯了,家里让他在县人民医院好好的治疗了一周,出院一算帐,花了一千多,大伯心里很踏实。着实,这项措施就是农民的定心丸,让大家贴心、放心。听说以后还有养老保险,那今后农村城里就一个样了。

农村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我是幸运的。我愿把这份幸运化为动力,激励自己前行,为祖国、为农村随时准备着,跟着时代的步伐奋勇前进!

衡阳县木口中学初中一年级78班    肖  佩                 指导老师:万虹

点评:

文章较全面地描述了作者家乡的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反映了农民生活在不断地改善,文化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从而赞美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抒发了作者喜悦和自豪之情,主题深刻,气势磅礴,内容丰富,且点面结合,详略有致,语言生动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