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成长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 李春华英雄事迹材料

  • 发布时间:2019-11-22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 李春华英雄事迹材料

    李春华,男,汉族,中共党员, 1984 年 12 月出生,湖南衡阳人,生前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03 级历史教育专业学生。 2006 年 7 月 21 日 ,李春华同学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英勇牺牲。

一、舍生取义,李春华以生命的代价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
    2006 年 7 月 21 日 18 时许,村民们还在地里忙着双抢。在李春华家门口一个名叫反坳塘的池塘边玩耍的 15 岁的李雪峰和 11 岁的李明不慎滑到水中。不习水性的两个孩子拼命地在水中挣扎着,惊恐地呼喊着 “ 救命 ” 。附近农舍里留在家中的几名妇女听到喊声急忙赶到塘边,但却因为不会游泳而不敢下塘救人,也大声呼救起来。李春华此时正挑着一担 100 多斤的稻谷往家赶。听到急促的呼声后,他立即放下扁担,扔掉帽子,没来得及脱去衣服,便跑步奔向出事地点,纵身跳进了水中。他先游近李明,伸手抱住李明的后腰就往岸边推,李明得救了。此时,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的李春华已经面色苍白,气喘吁吁。可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向还在塘中央挣扎的李雪峰游去。刚一靠近,求生的本能使李雪峰紧紧地抓住了李春华。动弹都很艰难的李春华用头顶着李雪峰竭尽全力往岸边缓慢地游动,越来越虚弱的李春华已经精疲力竭了,就在两个人开始往下沉时,春华猛地一脚把李雪峰蹬向了岸边,而李春华却因反作用力向后退了几米,水面泛起一个漩涡后,李春华伸长的双手也迅速没入水中。此时,闻讯赶来的村民李宁余跳下水把已经靠近岸边的李雪峰救了起来。而当李宁余准备再跳下水去救李春华时,却已经没有了李春华的踪影,年仅 22 岁的李春华被无情的池塘吞噬了 ……
    是什么力量让已近虚脱的李春华不顾死亡威胁再次跳入水中?是什么力量支撑李春华蹬出最后一脚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在那个瞬间的心理变化,我们已无从知道。或许从春华生前的言语中可以管窥一斑, 2006 年 5 月,在春华最后一次递交的思想汇报,他这样向党组织说:“青春短暂,生命有限。我要向雷锋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只有在为他人和社会谋福利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我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李春华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果敢地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服务人民、舍生忘死的坚定信念,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品格、情操和勇气!

二、德才并进,李春华以执著的付出凸现了一个时代青年的风采
     李春华瞬间的生死抉择,是一种震撼,一种感动,一种欣慰,一种启迪。平凡孕育伟大,淡然彰显崇高。沿着李春华的成长轨迹,我们努力去探寻这位德才并进的青年的英雄风采。

(一)穷且益坚、自强不息的人生气概
  李春华的家庭境况让所有人吃惊,自家的房子在七年前的洪水中被冲毁了,因为其父母常年生病,清贫的家庭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一直没能重建新房,只得借住在叔叔的土砖房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窗户,没有一块完好的玻璃,墙面黑漆漆的,两张破旧的木板床上铺的是稻草和草席,一台旧彩电是唯一的电器,可谓家徒四壁。
    2003 年 7 月下旬,李春华收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可面对 5200 元一年的学杂费,况且李春华的弟弟春龙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衡南县二中,尽管患有严重的支气管扩张,后脑长有一个大瘤的父亲和患有高血压病的母亲舍不得花费一分钱医药费,但如此高的学费足以让全家人一筹莫展。父亲不得已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让兄弟俩中的一人退学,倾全家之力让另外一个继续学业。两兄弟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失去学习机会,都极力谦让。最后,无奈的父亲决定把这个宝贵的机会留给春华。令李春华一直愧疚的是,三年前哥哥佳庆也是同样的原因而主动辍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磨砺出李春华穷且益坚、自强不息的精神。 大学期间,李春华在学校很多时候一天的生活费仅为四五元,一元钱的萝卜干拌饭也是他经常的晚餐。为减轻家中负担,他利用周末兼任二三份家教来维持生计,今年暑假 回家前,他正在干一份送煤气罐的活,七月的长沙似火炉,他要在居民区的楼道里爬上爬下,送一罐煤气能挣两元钱。 尽管经济如此拮据,而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的李春华始终是那么乐观开朗,始终是那么积极进取,没有任何自卑、气馁和消极的痕迹。 春华深深地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要 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境况、改变家乡的面貌,必须刻苦读书。春华自上学以来,成绩从未让家人失望过, 1990 年进入山田完小的李春华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上第一名,“还经常帮助学习上不怎么好的同学”; 1997 年李春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车江镇初级中学,这是镇上最好的初中; 2000 年李春华考入衡南县唯一的一所省属重点中学衡南县一中。 2003 年李春华以 569 分的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这是一所成立于 1938 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居于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有着深厚人文底蕴,优秀的师资力量、良好教学条件和过硬的育人质量的国家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大学。三年来,自强不息的春华主动吸纳以 “ 仁、爱、精、勤 ” 为内涵的湖南师大精神,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发展平台,在学业、理想信念、素质拓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实现了其人生发展进程中的质的飞跃。

(二)一心向党、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
    李春华曾经说: “ 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的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达到理想的彼岸,便不会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 (摘自: 2003 年 9 月 10 日 《永远跟党走 -- 我的入党申请》) 贫困的家境并没有妨碍春华确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淳朴的家风孕育了李春华坚定的信念。春华的爷爷是一位 “ 乐贫好施、与人为善、在村里颇有威望 ” 的老共产党员,成长于党员家庭的李春华 “ 耳濡目染了许多优秀党员和身边许许多多平凡党员的事迹 ” (摘自: 2004 年 5 月 26 日 《校党校学员结业自我总结》) ,春华表示, “ 能从党自身的历史事实中感受到党的伟大 ” ( 摘自: 2003 年 9 月 10 日 《永远跟党走 -- 我的入党申请》) ,祖辈的高尚品格和言传身教让春华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2005 年 5 月,李春华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 “ 爷爷的高尚品格使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光荣与伟大,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从小便对党充满了敬意和向往之情 ” 。高中阶段,李春华就开始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步入大学阶段后,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显著成效的湖南师范大学,注重以学生党建工作为载体,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在理论上信仰党,在组织上加入党,在行动上紧跟党。春华于进校不久就立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 36 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后,春华认定: “ 我已经成长为一名敬仰党和党的事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热血青年。 ” (摘自: 2003 年 9 月 10 日 《永远跟党走 -- 我的入党申请》) 2005 年 5 月 8 日 ,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李春华被组织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6 年 5 月 8 日 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李春华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奋斗与祖国的命运、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了起来。春华认为: “ 人,作为客体的人,要尽忠职守,报效国家。 ” (摘自: 2005 年 4 月《生命在于奉献 -- 思想汇报之四》) 春华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建设很关注,他利用暑假,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围绕 “ 三农问题 ” 、 “ 新农村建设 ” 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写出了题为《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调研报告,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农村出现的抛荒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李春华还写出了题为《家乡新篇章》的调查报告,从农村教育、农民收入、农村交通三个方面客观描述了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促进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局面,这些报告体现了李春华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高中的一次班会课上,李春华说道: “ 家乡之所以穷,是因为缺少人才,我有出息了,就回来把家乡建设好,改变家乡的面貌。 ” 为了这个信念,他报考了湖南师大。他热爱教师这门职业,期待在教师的岗位上创造价值、实现理想,并按照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有针对 性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他这样反省自己的大学生活: “ 我的大 学生活已经不多了,而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还不能胜任教师一职,我希望能抓紧这剩余的时间再多补充一点能量,以便就业之后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一番不平凡的业 绩。 ” (摘自: 2006 年 4 月《思想汇报》) 春华对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充满着信心: “ 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帮助、教育,我能一步一步地去实践我的理想,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祖国的人。 ” (摘自: 2003 年 9 月 10 日 《永远跟党走 -- 我的入党申请》) 春华也热忱地呼吁: “ 党的事业需要更多的中华儿女积极参与,倾尽其力。我衷心地希望我们在党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都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来,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 (摘自: 2003 年 9 月 10 日 《永远跟党走 -- 我的入党申请》)

(三)矢志不渝、勤奋踏实的学习精神
    担任了学生干部的李春华事情很多,投入的精力也很多,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还要经常抽时间勤工俭学,即便如此,他一直保持着勤奋踏实的学习精神,自己的学习仍是一丝不苟,刻苦不辍。作为一个从山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他的英语底子薄,但他进入大学后对英语的学习一直坚持不懈,书包中始终放着一本破旧的英语词典,有空就拿出来背一背。春华一直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每周坚持去英语角练口语。
    “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寒冷的大冬天,他还能坚持用棉被裹着全身每天看书到凌晨一两点,然后又在天还没亮的时候爬起来去操场跑步。 ” 李春华从高中到大学的同学李桥华说, “ 有段时间李春华睡觉时老讲梦话,甚至还能听见他在半夜里背英语单词。 ” 由于他其锲而不舍的努力,他攻克了学习英语的重重难关,是班上少数几个一次性以 高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同学之一。
    本来明年他就要毕业了,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帮助家里减轻些负担,他一直都在加强自身的教师技能的培养。他的同学邝翌琼回忆到: “ 春华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每天坚持在黑板上练习粉笔字,一笔一划的练习,像个刚学写字的小学生一样,同样的笔画写上几十遍都不嫌烦。试讲和做课件的时候,他也是最认真的,他每次都写详案,并且不断地修改。 ” 同学们都相信,如果春华还在,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许多的孩子都将因为有一位如此充满热情、爱心与责 任感的 老师而感到幸运和幸福。
    春 华在校期间,博览群书,从未懈怠。同寝室的李良说: “ 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他可以将图书馆的资料翻遍,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 正是由于他这种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同学们都乐意与李春华一块上自习、查资料。这是因为他对图书馆的书籍存放位置很清楚。在他出事之后,我们调阅了李春华大学期间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据不完全统计,从 2003 年 11 月 2003 级学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开始到 2006 年 7 月李春华牺牲的这 18 个月(除寒暑假)约 540 天的时间里,李春华从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书籍共计为 105 本,平均每个月 6 本,每个学期 17.5 本,这个数目还不包括从同学那里借的书。通过统计,可以发现,李春华看过的书涉及历史、法律、文艺、英语等各个方面。查阅记录的图书馆管理员感叹道: “ 这位同学借书借的好勤啊,可惜过早地去了。 ”

(四)秉承传统、爱人以德的可贵品格
    山田村虽然还不富裕,却民风淳朴,传统的美德源远流长。李春华生于斯,长于斯,他自觉不自觉的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关爱周围的人们,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
    李春华孝敬父母。出事的前一天,一直有同学在催李春华返校,当时家里还有一亩多地的稻谷没有收割。 “ 他说父母太累,一定要帮家里把最后的农活干完,没想到第二天就出事了。 ” 父亲李先满回忆起来显得很后悔。这次回家之前,春华把在学校捡矿泉水瓶子和易拿罐换来的一点钱,特意给患支气管炎咳嗽得特别厉害的父亲买了两瓶止咳糖浆,哥哥佳庆得知钱的来源后教训李春华说: “ 大学生在外面捡垃圾是丢面子的事情,你要钱哥哥可以挤点给你的。 ” 可是,春华平静的说: “ 我是为了赚钱给爸爸治病,这是靠我自己的双手挣来的,又不是不义之财。为了爸爸妈妈,这算什么丢面子啊? ” 家里唯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 17 寸的电视机,是不久前家中的黑白电视机坏了,没法修了,春华担心父母在家里寂寞,就省吃俭用攒了 400 元钱买了台旧彩电。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应该是碾米机了,这台机器是李春华读高中时,用勤奋学习得来的 700 多元奖学金买的。
    春华敬爱老人。村里有一位姓何的孤寡老人,春华体谅老人的苦,多年来一直用心地照顾何奶奶。奶奶家里没有水了,春华就去井里帮他挑,家里没有柴,春华就去山上砍 。 1995 年的一天 ,何奶奶在家里肚子疼得直打滚。春华发现后,马上把情况告诉大人,并一直陪侍着,在病床前为老人家端茶送水、端屎倒尿。不久后,何奶奶病逝了,弥留之际的何奶奶一定要见到春华最后一面才肯瞑目。
    春华追求家庭和睦。伯父曾经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与春华的父亲闹过矛盾,两家关系一直不太好。懂事的李春华总是找机会化解家庭内 部的矛盾,多次劝慰父亲: “ 家里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不用太去计较。 ” 春华为了调解家庭矛盾,经常主动去向伯父伯母问好。农忙时 期,伯伯家的农活忙不过来,春华会很懂事地帮忙干完。春华出事 的前不久,受 “ 碧丽斯 ” 风暴的影响,池塘里的鱼缺氧,眼看着死的鱼越来越多,伯父焦急地四处求人帮忙。父亲计较着以前的过节,不愿意去帮忙,春华反复劝父亲: “ 爸,怎么说你们也是兄弟啊。池塘里的鱼能换多少钱就是多少啊,鱼死了多可惜啊。 ” 在春华的劝说下,春华和他父亲一起帮着伯父把塘里的活鱼装上三轮车,运到城里去卖了,及时地挽回了经济损失一万余元,自此父辈兄弟俩的矛盾也化解了,关系也融洽了,家庭也和睦了。
    春华懂得感恩。在春华的眼里,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他始终感恩教给自己知识、引导自己 成长的 老师们。春华高中的班主 任倪黎明 老师回忆道,每逢教师节、中秋节、春节春 华都要给 老师发短信, 倪 老师现在还依旧保留着春华 2006 年春节发给他的短信: “ 老师工作忙吗?身体情况怎么样?春节来了,不能来看您,要及时返校,只能用短信带去对您的祝福。 ” 刚开始 倪 老师还以为春华宽裕起来了自己买手机了,可是,后来发现他每次发信息的手机号码都不一样,这才知道,他是借别的同学的手机给自己发的。 “ 这孩子,真有心啊 ” ! 倪老师如是说。

(五)甘于奉献、臻于至善的高尚情操
    李春华曾经说: “ 人生的价值着眼于 ‘ 奉献 ' ,奉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 (摘自: 2005 年 4 月《生命在于奉献 -- 思想汇报之四》) 他以实际行动完美地实践了自己的价值取向。
    李春华帮助他人热心、周到。同学唐去非得知春华的噩耗后惊呆了,每每回忆起李春华曾经在自己病重期间无微不至的照顾依然感动万分。 2004 年 2 月,唐去非患了严重的自发性气胸,住院治疗。当 时,生活不能自理的唐去非正在忧心忡忡时,春华用自己做家教挣的钱给他买了几瓶牛奶和蜂蜜送到了医院。唐去非知道李春华的家里并不富裕,平常吃饭都舍不得,就要给他钱,可他说什么也不接受。春华看到不能动弹的唐去非,主动留下照顾他。望着春华为照顾自己忙碌的身影,唐去非哭了,满怀歉意地对春华说: “ 我只有在婴儿时期爸爸妈妈帮我做过这件事情,没想到这么大了还要让你做,真过意不去啊。 ” 春华带着他那憨厚的笑说: “ 这有什么啊,其实这也是我举手之劳啊,人活在世上总要与人接触,别人有难处,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就应该主动帮一把,作为朋友,更应该相互帮助啊! ”
    同学彭山平喜欢玩游戏,甚至常常不去上课。春华很替他着急,特意跑到他的寝室,跟他算了一笔详细的账。他说,玩游戏一个小时 要 1.5 元,一般要玩好几个小时,姑且不算一个学期玩游戏的数百元的花费,单纯每天白白浪费的学费就让人心痛。他计算着,一学年的学费是 4000 元,另加住宿费 1200 元,全部上课时间也就是 180 天左右,平均到每天就近 30 元,如果一天不去上课,就意味着我们丢了 30 元钱。这些钱可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不读点书、学点东西怎么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啊。听到春华的分析,彭山平不禁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从那以后,他去玩游戏的时间大大减少了。知道春华牺牲的消息,彭山平说: “ 春华去了,现在我想都不敢想去玩游戏的事情了,是春华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乐趣。 ”
    有一件事让同学罗平终身难忘,临近高考时,有一次午餐时间,同学罗平无意中撞见了在教室里独自默默白饭加腌菜的春华,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因为昨天他还将父亲特意送来的一袋鸡蛋分给同学们吃了。进入大学后的春华对自己依旧很苛刻,很节俭,但每次当学校或 学院有募捐活动,他总是第一个发起、第一个响应、第一个解囊的。“今年 3 月份学校组织爱心帮助贫困山区小学平江周芳村小学的活动,他带头捐了 20 元。前不久工学院的一个同学得了恶性淋巴瘤需巨款医治,他又捐了 15 元,要知道,对于他来说这 20 元、 15 元意味着三四天的生活费。 ”
    春华面对利益淡然、逊让。即使面对自己最需要的,春华依旧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想着别人,却从不顾及自己。 “ 高三临毕业了,班上有两个市级三好学生评选指标,有了这个指标高考可以加 5 分,很多同学都求之不得。 ” 班主 任倪黎明 老师说,他当时初选了三个同学,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春华是学习委员,这三个同学都很优秀难以取舍,正在为难之时,春华主动 向倪 老师提出: “ 老师,我主动放弃算了,他们两个人都为班集体做了很多贡献 ” 。 “ 我当时听了简直不敢相信,他会放弃高考加分的机会。 ” 倪 老师说, “ 这便是他时刻考虑别人,毫不利己的集中体现。 ”
    同学们在整理李春华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已经有了乡镇机关的贫困证明。但是他却连姓名都没有填。 学校 设有贫困生档案,在那里,却找不到李春华的名字。事实上,学校 为资助贫困学生,设立了各种困难补助,对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并且提供国家助学贷款。春华是班上最困难的学生之一,他如果申请没有人会质疑和反对,作为学生干部的他知道资助名额有限,尽管面对很多次的资助机会,但他从未向学校提过申请,总是坚持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学。 大学同学郭硕回忆道: “ 我们也有劝过他申请助学贷款,可是他说比他差的同学还有很多,名额又很有限,总先让别人申请。甚至有几次他填好了申请表,可是,看着其他同学渴望的目光,他又拿回来了。 ”
    春华工作认真、细致。同学田品回忆道: “ 春华刚入校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干部,记得当初,他不仅在军训中被淘汰不能参加阅兵式,而且连学习委员都没有选上。可是,他特别热情,他那深邃的眼神,坚毅的双眸,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信赖和塌实。在他的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正是这样,他得到了班上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干部换届的时候,他是以最高票当选的。 ”
    春华曾经说: “ 不管是院里还是班上的工作,我都将 ‘ 为人民服务 ' 铭记于心,力图服务同学,每一件工作我都要仔仔细细、前前后后地想,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将工作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 (摘自: 2005 年 5 月 10 日 《自我鉴定》)。 2006 年 4 月,春华作为班长所在的历史文化学院 2003 级历史教育 1 班举行了一次 “ 衡山之行 ” 的活动。为了这次活动的成功进行,春华做了很长时间的精细准备。在同学们出发之前,春华就订好了旅馆和往返车票。到达衡山已经是深夜,但春华坚持将开支给大家做汇报,当发现记录的班费开支比实际支出的要少时,春华开始坐立不安了,他一遍又一遍地仔细验算、核查,直到最后把每一笔帐都搞清楚才休息。
    严谨细致、认真负责,一直是李春华的处事风格,大到校、院级活动,小到一个普通通知的传达,他都会亲历亲为,落到实处。从衡山回来之后,春华所在班团支准备申报 “ 湖南师范大学百强红旗支部 ” ,为了准备申报材料,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他细心的搜集每一个素材,填好每一个表格,一段文字要反复琢磨好几遍,一张照片也要精心的取一个有意境的标题,生怕出现一丁点儿差错,总想做得尽善尽美,正是在春华的积极努力下, 2003 级历史教育 1 班最终获得了 “ 百强红旗支部 ” 的荣誉。春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一切为他人着想的作风感染了同学们,将同学们凝聚在一起。在担任班长的一年中,不但他本人被评为 “ 优秀学生干部 ” ,他带领的班级一年内获得了 “ 优秀班集体 ” 表彰和荣誉多达 8 次。
三、敦行厚德,李春华以不朽的精神昭示了和谐社会的道德范本
    在李春华身上充分展现了一名时代青年、一名大学生、一名共产党员义无返顾、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穷且益坚、自强不息的人生气概;一心向党、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勤奋踏实的学习精神;秉承传统、爱人以德的可贵品格;甘于奉献、臻于至善的高尚情操。他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他是时代的英雄,他是道德的楷模!
    春华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 忠、孝、仁、爱、勤、勇 ” 的道德传统。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人们急切地期待传统美德的回归,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春华,以其高尚的品格与德行,成为传统道德回归的导引者。
    春华精神集中体现了 “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的道德规范。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知荣明耻,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自己的春华,以其不懈的奉献与付出,成为新时期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春华精神集中体现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丰硕成果。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业已结束,全党上下正在考量如何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以崭新的面貌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时,沐浴着党的光辉与恩泽的春华,以其坚定的信念与理想,成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示范者。
    春华精神集中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扎实有效。当前大学生一定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的状况下,在全国高校认真贯彻中办发 [2004]16 号文件的时候,接受了务实高效的思想政治,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全面发展,证明了当代青年是大有作为的一代,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一代,成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象征者。
    春华秋实,精神不朽。李春华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熠熠生辉的精神,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对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都是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财富!
    李春华同学的优秀事迹已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李春华舍己救人光荣牺牲后,其家乡衡阳当地的电视、报纸进行了全面的报道;《湖南日报》、《法制周报》、《三湘都市报》、《中国青年报》,《湖南经视》,《红网》、《 E 法网》、《人民网》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同时引起了中央媒体的注意,中央电视台于 8 月 18 日 在《东方时空》栏目进行了报道,《光明日报》推出的大型、全面的深度报道也即将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