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成长

快乐的“数学王子”

  • 发布时间:2021-11-02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上海市大同中学出了一位快乐的“数学王子”。他的名字叫张浩。几年来,他十几次参加市级以上的数学竞赛,每次都取得了名次;从初一到初三,他蝉联智力竞赛冠军;在美国中学生数学邀请赛中,他获得满分;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中,他与38个国家200多位选手竞争,获得了一等奖;他被免试直接升入复旦大学应用数学系。那么多课程,那么多竞赛,张浩是怎样既轻松又快乐地战胜它们的呢?张浩的绝招有三:

一是勤动脑,勤思维

张浩的思维非常活跃。刚上小学时,老师三天两头到家里告状,说他上课喜欢报答案。老师在黑板上刚刚写出一道题目,他就不顾一切地在课堂高兴的大喊大叫,把答案给报了出来。他好像看到算术题就兴奋,老师出一题,他就报一题,常常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老师既生气他影响课堂秩序,又喜欢他的反应灵敏。一天,妈妈在厨房里一边洗碗,一边冲着正在看电视的儿子喊:“明天不是要参加区地理知识竞赛吗?你还没有准备呢,难道你不想拿名次啦?”“急什么,让我看完新闻联播”,张浩的眼睛依然盯着电视荧屏。新闻联播结束了,张浩又听了一会儿录音磁带,这才拿出书,刷刷的翻起来。张浩读书时,常为课文谱曲,把课文当成歌儿,随心所欲地唱起来。妈妈看了哭笑不得,照这个样子,明天的竞赛准得砸锅!谁想到,第二天张浩竟然棒了个“第一”回家。他在这次区地理知识竞赛中赢得了“小博士”的称号。

二是重于理解,不死记硬背

张浩无论学习哪门学科,都不贪多求快,死记硬背,而是力求学得扎实深入。他做习题,往往是运算得少,理解得多,直到完全想通了再运算。小学毕业考试时,考卷上出现了三道小学生还没学过的函数题,别人都做不出来,只有他做对了。他以数学99分的高分考入大同中学。在全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有一道十分难解的题,他凭着几何直感去做,得了满分,但他仍然不满足,他觉得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做更好。为些,他又冥思苦想地写了一篇论文《平面图形的直径》,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数学论文一等奖。

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王子”就该气质文弱,鼻梁上架着厚得像瓶子底儿似的眼镜,整天捧着书本,埋头在题海里,嘴里满是公式、定理和抽象的阿拉伯数字,可张浩去不是这样。

足球场上,他满场飞跑,全身心地去踢球,汗水流了一身,可是,只要一回到教室,他就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作业本上。当别人擦完汗水,津津乐道地回味着两翼齐飞、中场堵截、凌空射门的时候,他已经把老师留下的作业全部做完了!

为了学会游泳,他连续两个暑假,每天都去游泳池。今天游完,当即买好明天的游泳票。学了蛙泳,又学自由泳、蝶泳、仰泳、潜泳等。他认真地玩,全神贯注地游,就象平时上课一样集中精力。就这样,这一年暑假他学会了游泳,第二年他可以整整一个小时不碰游泳池壁。

三是自信

张浩说:“自信,才敢于作为;敢于作为,才能有所作为。我对任何竞赛都感兴趣,都想去争个高低。在小学时,区里举办音乐乐理比赛,我参加了,还得了个奖;区里举行时事知识比赛,我又去参加了,又争了个第一名。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总想超过曾经比我强的人。我很小就立下誓言:要超过爸爸。爸爸在大学里读书时,门门功课都是5分,我崇拜他,就把他当作超越的目标。

刚刚升入高二,学校通知张浩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当时,大家议论纷纷:“这怎么行?人家都是高三学生,张浩才入高二!更何况离预赛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想准备也来不及呀!”“不管怎样,我拼了!”张浩满怀自信地说。他真的拼命啊!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调动了所有的脑细胞,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3天复习代数,3天学习几何,硬是在一周里啃完了高二的全部数学教材。结果,他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得了第七名!

对将来,他有独特的看法:“我的理想并不远大,要当什么家,我确实没好好想过。我只想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我这种类型的人,在成功面前是不会停止的,只要把眼光看到前面一点就行。”

——摘自《聪明泉》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