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成长

发现蜗牛天敌的孩子

  • 发布时间:2021-11-02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发现蜗牛天敌的孩子

[主人公简介]

陆宏达  男,江苏省常熟市中心小学的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热爱劳动,帮助父母劳作。在学校里学习优良,热爱科学,获得市三好学生荣誉。他撰写的《我对蜗牛天敌的新发现》论文,获“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竞赛二等奖。

[喜欢的铭言其他害虫有天敌,可以以虫治虫,如果蜗牛也有天敌,该有多好!

江苏省常熟市中心小学学生陆宏达,既是个懂事的孩子,帮助父母劳作,又是个市三好学生,学习优良,全面发展。

19916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当时读五年级的小宏达帮爸妈移栽棉花,无意中看见一只蜗牛壳里钻着一条乌黑油亮的小虫,正躬着身子、翘动尾巴津津有味地吃着蜗牛肉,那蜗牛紧缩一团,浑身颤抖。这有趣的情景引起了他的注意和思索。他记得读三年级时,有次跟爸爸下田,发现不少棉苗的嫩叶上尽是七孔八洞,没一张完好的。他好奇地问爸爸什么原因。爸爸直叹息:都是该死的蜗牛造的孽,真拿它没办法。他又想起不久前老师在自然课上讲的知识:蜗牛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对棉苗、蔬菜、三麦的嫩叶危害极大,目前对付它的办法主要靠农药诱杀防治。但这办法尚不够理想,一是蜗牛有硬壳保护,药物攻入较难,而且久而久之它已有了一定的抗药性;二是常用农药会污染农业环境污,而且影响蔬菜食用。

其他害虫有天敌,可以以虫治虫,如果蜗牛也有天敌,该有多好!小宏达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足足观察了一刻钟,直到那条小黑虫将蜗牛肉吃尽退出壳来。他小心地逮住小虫细看,只见它长约3厘米左右,身体扁扁的,中间宽,两头窄,呈纺锤形,头上长一对触角,嘴上生一对尖长的颚片,就像锋利的钳子,胸部有三对脚。为了证实这种虫吃蜗牛不是偶然的现象,他又到邻近几块田里寻打,也发现了几条这样的黑虫:它们有的在追赶妄图逃命却又爬得很慢的蜗牛;有的正躬着身子钻在蜗牛壳里大嚼;有的则吃饱了蜗牛肉躲在草根里悠闲地睡大觉……小宏达欣喜若狂,拿了黑虫问爸爸叫啥名字,爸爸摇头说不认得。他又找附近田里的叔叔阿姨,也都回答不知道。这一夜,小宏达没有合上眼,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谜。

天一亮,小宏达就来到何市中心小学,找都自然课的刘老师。刘老师听了小宏达的述说,他好不惊喜,当即去图书馆翻阅各种资料,但没有发现关于这种虫的记载,他又去请教本地高校生物系的专家,一时也无结论。于是,他一面热情鼓励小宏达对黑虫继续进行研究;一面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专门成立了由五名小学生参加的生物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野外对黑虫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同时又进行室内喂养实验。

在野外观察和喂养实验过程中,小宏达和同伴们发现这种黑虫的食量很大,一至两天就能吃一只蜗牛,有时干脆咬死蜗牛,啃了几口就走了,他们喂养的11条黑虫,一个星期内竟咬死和吃掉了56只蜗牛。他们将植物茎叶、根须以及各种小虫放进去,黑虫闻都不闻,唯独放进蜗牛,它们便大吃大嚼起来。事实证明,这种黑虫是专食蜗牛的有益昆虫,而对农作物无害。

这种蜗牛的天敌究竟是什么虫呢?孩子们带着这些疑团请教上海自然博物馆和江苏省昆虫学会的专家。专家们携带《世界的昆虫》等大量书籍和仪器前来何市考察,经反复研究,初步鉴定黑虫为完全变态的步甲科昆虫的幼虫。

小宏达以这现发现参加了1994年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竞赛。8月26日,在总评会上,当评委们问到黑虫的生活史时,小宏达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它的生活史和蜗牛的生活史几乎保持一致,春天蜗牛在地面上严重危害农作物时,它转到地面活动,捕食蜗牛;夏天高温蜗牛夏眠,它也躲到地下不吃不动;秋天蜗牛再次出来肆虐,它也跟踪而来,直到11月下旬天气转冷,蜗牛与它才同时进入冬眠。而且,黑虫还能耐饥、耐干、耐寒,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陆宏达撰写的《我对蜗牛天敌的新发现》论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黑虫从?孵化成小虫,再化成蛹,又羽化为成虫的整个变态情况,获得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竞赛二等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小宏达和同伴们多年的呕小沥血,终于浇灌出了美丽的奇葩。在对黑虫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大胆的科学设想: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培育、放养黑虫,进行以虫治虫,这样既能克服用农药防治成本高、收效低、花工量大的弊病,而且能减少农药治虫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他们对黑虫的发现,研究和提出的科学设想,得到了专家们一致好评与赏识,认为这种以黑虫消灭蜗牛的生物防治方法,在农业新技术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何市中心小学生物兴趣小组对蜗牛天敌的观察活动,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江苏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